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腰椎软骨终板钙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30只2月龄和7月龄健康雄性长爪沙鼠,分别喂养至2月龄(50~60 g)和12月龄(60~80 g)建立老龄沙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5组:正常组(n=6),模型组(n=6,给予生理盐水4 ml/kg,灌胃30 d),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n=6,给予补肾活血方1.9×10-3 ml/g灌胃30 d),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n=6,给予补肾活血方3.8×10-3 ml/g灌胃30 d),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n=6,给予补肾活血方7.6×10-3ml/g灌胃30 d),干预组从7月龄开始连续给药1.36 g,30 d。正常组2月龄及其他组12个月龄时处死动物,取腰椎间盘组织,HE染色体视法分析腰椎体软骨终板组织形态学、血管芽面积、非钙化/钙化层比值,兔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软骨终板X型胶原、BMPs的表达。结果: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测量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正常组增高(P0.05),大、小剂量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非钙化层/钙化层厚度比值测量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中剂量、正常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终板X型胶原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Ps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中剂量可延缓增龄过程中椎间盘软骨终板钙化,提示可作为早期椎间盘退变的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4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体温的干预影响以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10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8,12 h取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酵母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8 h达到高峰期(P<0.01);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显著升高,TRPM8水平则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和黄连可显著降低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下调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上调TRPM8水平(P<0.05或P<0.01);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TRPs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寒性中药大黄和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TRPM8的有效调节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和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大B 细胞型淋巴瘤73 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智  宋艳  苏勤  张询 《肿瘤防治研究》2008,35(11):796-799
 目的 探讨CD10 、CD30 、CD138 、Bcl26 及Mum21/ IRF24 与弥漫性大B 细胞性淋巴瘤(DLBCL) 的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3 例DLBCL 进行HE 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随访所有患者 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Bcl26 和Mum21 的表达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 P 值分别为 0. 028和0. 001 。CD138 阳性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按Hans 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GCB 型19 例 (26 %) ;non2GCB 型54 例(74 %) ,两型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Chang 标准分为4 组: A 组5 例 (6. 9 %) ;B 组29 例(39. 7 %) ;C 组29 例(39. 7 %) ;D 组10 例(13. 7 %) 。其中B 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D 组患者最差,C 组预后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DLBCL 中,Bcl26 、Mum21 阳性患者预后好;CD138 的表达 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内服治疗,连续服用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治疗第1周有效率为86.04%,治疗第2周及随访时有效率为90.69%;在VAS评分及ODI评分上,治疗第1周、第2周与随访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01),治疗第2周、随访与治疗第1周也有差异(P0.05),但治疗第2周与随访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随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皮下多点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glycoprotein,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的混合抗原,辅以ip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建立EAE模型。免疫后第12,25,40天取小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中TNF-α,TGF-β,IL-17的变化。结果:免疫后第25天,模型组小鼠脑中TNF-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脑中TGF-β蛋白表达在第40天时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各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其中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组还显著高于激素组(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脑中IL-17蛋白表达在第25,40天时均高于正常组(P<0.01),而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并优于激素组(P<0.05)。模型组小鼠脑中TNF-α/TGF-β和IL-17/TGF-β比值在第40天时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各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能够调节EAE小鼠中紊乱的TNF-α,TGF-β,IL-17细胞因子,推测可能是其改善EAE病情的机制之一。二方在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方面优于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所致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为动物模型,经过给药后,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动脉压(ICP)、海绵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表达、内皮细胞数量以及蛋白激酶G(PKG)的表达变化来评价槲皮素对A-E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经治疗后,槲皮素、西地那非组均能提高ICP,槲皮素组与模型组ICP有显著差异(P0.05);槲皮素组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槲皮素组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西地那非能提高蛋白激酶(PKG)表达水平,槲皮素组对蛋白激酶G的表达未见影响。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改善因缺血缺氧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勃起功能。可能通过减少内皮细胞凋亡、改善e NOS表达,以及NOS酶的活性来改善A-ED模型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敬孝教授认为津液内耗,变生虚燥乃干燥综合征之基本病机.肾失阴阳,乏津失布属其发病基础.脾胃不运,湿郁生燥为其病机关键,五液不化是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以补肾健脾、益气滋阴为主,兼顾五脏阴阳是其诊疗验学.李教授临诊常取升阳益胃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并采取相应生活干预.文章从病因病机角度阐明李教授的独特见解,并载李教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离体培养的兔椎间盘器官及脊柱运动节段两种模型椎间盘髓核组织的变化.方法:将21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器官组8只,节段组13只,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出椎间盘器官和脊柱运动节段各50个,在高渗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培养(410 mOsm/kg),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14、21天,两组各取10个椎间盘分别进行HE染色、II型胶原免疫组化、蛋白多糖含量和髓核细胞活力测定.结果:培养21 d器官组与培养14 d节段组HE染色示椎间盘组织结构基本保持完整,21 d节段组椎间盘组织形态学破坏;21 d器官组与14 d节段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d节段组染色变浅,与之前各时间点及器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多糖PAS/AB染色7 d内两组强度无降低,14 d两组强度均有所减弱,21 d节段组染色强度进一步减弱,改变比器官组更为明显;髓核细胞荧光检测两组7 d时强度较培养前变化不明显(P>0.05),21 d器官组与14 d节段组强度略有降低,但与之前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d节段组髓核细胞荧光强度减弱,细胞活性降低,与之前各时间点及器官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14d内脊柱运动节段可作为研究生物力学对椎间盘影响的离体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张平  黄楠  程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10-5510
本文研究了2006-08~2007-06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的5314例患者,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了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诊疗中的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患者来源于2006-08~2007-07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妇科门诊。5314例患者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741例,年龄16~83,平均(33±4)岁。1.2方法本组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阴道镜检查以及多点病理活检三联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美国英硕力公司的Thinprep2000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